15世紀左右,此地的
馬卡道族,遍植刺竹作為防禦工事,以抵禦來犯的
日本倭寇與
中國海盜,並將地名取為
「竹林」〈Ta-kao〉,「竹林」」〈Ta-kao〉發音似
閩南語的「打狗」〈Ta-kau〉,故被
漢化譯稱「打狗」或「打鼓」。
臺灣日治時期因「打狗」〈Ta-kau〉,
音近日文發音的「高雄」〈Taka-o〉,且
臺灣總督府官方覺得其名不雅,故改名「高雄」。
初期的打狗港原是漁港,在清治時期正式開港前的打狗港,行政區上屬於
鳳山縣治的轄區。在清治時期,打狗港原是台灣南部僅次於
安平港的第二大港,
但由於安平港港口逐漸淤積,使得當時前來台灣貿易的洋船都難以入港,
於是打狗港便漸漸取代安平港的地位。
也因為當時打狗港附近的
腹地逐漸開發,加上逐漸開發的打狗地區民生物資物價較為低廉,於是外商紛紛轉移至打狗來採買民生物品以及設立貿易據點。清治時期打狗港正式開港前後,打狗港便已成為英、美商人爭逐的地盤,但由於美商經營不善,加上英國領事館在此設立,因此打狗港逐漸成為英商的地盤。而隨著對外貿易的逐步發展,打狗港附近也開始產生許多新的聚落,
高雄市目前許多地名,如旗後莊、
鹽埕埔莊、哨船頭、苓仔寮、三塊厝等地便是此時隨著打狗港的開發而開始發跡。
飛閱高雄
台灣好好玩-旗津
關於渡輪25淑女墓